漯河地處中原之中,是文宗字祖、中華首部字典《說文解字》編者許慎的故里。賈湖遺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刻畫符號、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和考古發掘的釀酒工藝,將中國的文字史、音樂史和造酒史都分別向前推進了3000年以上。三國時期漢魏政權交替的歷史實證“受禪臺”和“三絕碑”,早于趙州橋20年、被譽為“天下第一橋”的隋代小商橋,臺北首任知府陳星聚墓園等名勝古跡,記錄了中華民族風云變幻的歷史。漯河1948年設立縣級市,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,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,現轄兩縣三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,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,總人口256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