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陽縣產業集聚區位于縣城東南部,是2008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立的首批產業集聚區之一,總規劃面積19.63平方公里。至目前,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,入駐企業81家,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6家,2017年4月份,成功晉升為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。
一、歷史悠久
在縣境北舞渡鎮內發倔的新石器時代的七音骨笛證實,早在九千年前,賈湖先民就在這里生息繁衍、勤勞耕作,創造了璀璨輝煌的賈湖文化,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。漢樊噲、三國司馬懿曾封侯于此,東漢橫野大將軍王常、前蜀皇帝王建皆誕生于此。舞陽縣可謂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,人杰地靈,英才輩出,更是仁人志士投資創業的寶地。
二、資源豐富
舞陽擁有全國品味第一、儲量第二的特大鹽礦,儲量400億噸,純度達98.88%,埋藏淺、易開采,開發前景廣闊。產業集聚區建有220千伏和110千伏變電站,供電能力達到全省縣級先進水平。全縣有富裕勞動力20萬人以上,各類職業技術學校10所,年培訓能力3萬余人。這里距“中原煤倉”平頂山僅50公里,并且是西氣東輸雙線氣源供氣城市和南水北調受水區,為企業入駐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。
三、區位優越
在舞陽縣產業集聚區,漯舞鐵路、登阜鐵路設有站點,為企業利用和發展鐵路物流提供便利。從舞陽縣產業集聚區出發,20分鐘內可達寧洛高速、焦桐高速、蘭南高速,40分鐘內可達京廣高鐵、京廣鐵路、京珠高速,2個小時內可達鄭州國際航空港和洛陽、南陽民航機場,已初步形成南北通達、東西暢行的交通網絡。
四、規劃科學
舞陽縣產業集聚區按照五規合一、四集一轉的要求,高標準編制了產業集聚區總規和詳規,以大手筆繪就了19.63平方公里的藍圖,其中,起步區2.42平方公里,發展區9.34平方公里,控制區7.87平方公里。遵循產城一體、融合發展的原則,將產業集聚區沿人民路主要發展軸,劃分為西部工業區、東部工業區、中部工業區和北部綜合服務區,形成“一軸四片區”的空間結構模式。為集中布局和合理擺放項目,規劃了鹽及鹽化工產業園、服裝服飾產業園、醫藥化工產業園等特色專業園區,清晰地描繪了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主攻方向,為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、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五、基礎完備
我們持續加強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。目前,已建成了“六縱六橫”的路網框架,實現了“七通一平”,與城區基礎設施無縫對接。其中,深圳路、珠海路、青島路、創業路中段和南段、建業路北段、三環路東段、廣發路西段、南環路中段等道路已建成通車,興業路中段、創業路北段正在加緊建設。建設了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,集中供熱項目正在加緊建設,標準化廠房、公共租賃住房、醫療、教育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,為企業入駐提供了有利條件。
六、環境優良
舞陽縣產業集聚區建有綜合服務平臺,有完善的管理體制,縣直職能部門集中辦公,入駐了公安、財政、國土、國地稅等部門,設立了科技創新服務、勞動保障、企業服務、統計監測、投融資服務中心、土地整理、信息服務等平臺,對項目入駐實行“一站式”審批、“一條龍”服務,所有手續限時辦結。對重大特大項目,實行特事特辦,一事一議,一企一策,組建專門的服務機構,為投資者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,確保項目入駐建設和生產經營的高效率、零障礙。2015年,被評選為“河南省最具投資法治環境產業集聚區”。
七、產業鮮明
舞陽縣產業集聚區按照縱向成鏈、橫向成群的產業發展方向,立足原有產業基礎規劃了鹽及化工、服裝服飾等特色專業園區。同時,我們又在鹽及化工產業園區內規劃了醫藥化工產業園。這樣的規劃布局,既突出了鹽及化工產業的主導地位,又注重基礎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配套聯動,為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、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2017年,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89.34億元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0.32億元,從業人員達到從業人員達到4.6萬人,實現稅收收入2.75億元。其中,鹽及化工主營業務收入達293.49億元。
八、勢頭強勁
未來舞陽縣產業集聚區的發展,將繼續按照“市場大融資、投資大建設、構建大框架、力促大發展、實現大跨越”的整體思路,強力實施“產業集聚區攻堅行動計劃”,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。預計到2020年,建成區面積將達到19.63平方公里,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,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50億元。